2025 年 4 月,当王龙涛老师站在央视镜头前分享教育故事时,他的目光依然透着初登讲台时的炽热。从教学新秀到 “央视认证” 的物理名师,他用 15 载时光书写了一段 “以思维点亮课堂,用热爱成就梦想” 的励志传奇。
一、起步维艰:埋下梦想的种子
2010 年,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,王龙涛踏上了物理教师的岗位。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,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一度陷入迷茫:”第一堂课就被学生的提问难住,那种挫败感至今难忘。” 但困境没有击退他,反而在心底埋下了成为 “超级名师” 的种子。
为了突破瓶颈,他开启了 “魔鬼式” 自我修炼。深夜的台灯下,总有他伏案刷题的身影,面前的习题集堆成小山,稿纸上写满了不同的解题思路。”那段时间,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刷题、讲题、听课、备课,循环往复。” 回忆起那段拼搏岁月,王龙涛眼中闪烁着光芒,”笨功夫也能出巧匠,正是这些看似笨拙的积累,让我逐渐摸到了物理教学的门道。”
二、淬火成钢:在磨砺中蜕变成长
备课是王龙涛坚守的底线,他始终秉持 “绝不把第一遍留给学生” 的原则。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,他精心设计教学方案,常常为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反复打磨几十遍。为了提升教学技巧,他主动拜师于一位资深物理教师门下,学习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和课堂管理技巧。”师傅教会我的不仅是教学方法,更是对教育的热忱和责任心。” 他说。
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,他从生活实例出发,用汽车加速、刹车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惯性原理;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,他耐心夯实基础,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课题。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,让一批批学生圆梦名校,也让他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
三、点亮课堂:以实验激发探索之光
“物理是实验的科学,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。” 王龙涛深谙此道。在 “热学板块” 教学中,他设计的 “液氮冷冻金鱼实验” 成为经典:当冷冻后的金鱼在温水中 “复活”,学生们眼中满是惊叹。”那一刻,我真切感受到实验的魅力,它不仅能点燃课堂,更能在学生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。” 他说。
多年来,他不断创新实验教学,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。从光的折射实验到力学原理演示,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背后,都是他对教学的热爱与钻研。学生们说:”上王老师的课,永远充满惊喜,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物理的奇妙世界。”
(图为王龙涛老师的实验物理课堂)
四、深耕教研:构建上海本土化教学体系
面对学生死记硬背公式、知识体系混乱等问题,王龙涛深入研究上海物理考情,名校自招的学情特点尤其是四校八大的校情,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。他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,注重培养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能力。”物理学习不是机械记忆,而是思维的训练。” 他强调,”要让学生学会思考,用思维的力量解决问题。”
在他的课堂上,思维导图成为重要工具,从 “光的传播” 到 “力学原理”,复杂的知识点被梳理得清晰明了。他还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。这种注重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,更让他们受益终身。
五、央视关注:初心不改砥砺前行
随着教学成果的显现,王龙涛的教育故事引起了央视的关注。在《教育强?见证强国教育之路》节目中,他分享了从刷题备课到实验教学的探索历程,展现了一位基层教师的坚守与创新。”这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” 他说,”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,我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 ——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让他们终身受益。”
面对镜头,他依然保持着谦逊:”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事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,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,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,用思维点亮未来。”
从平凡讲台到央视舞台,王龙涛用热爱与坚持诠释了教育者的担当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段个人成长的励志传奇,更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,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不凡的教育篇章。正如他所言:”未来可期,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思维的光芒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