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校生车间里“抠”出绿色效益 小改造撬动陶瓷大产业
在山东临沂某陶瓷厂的成型车间里,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薛盛中蹲在滚压机旁记录数据,工作服上沾满陶土——这是他和同学们扎根生产线的第215天。这支由8名专科生组成的团队,用“车间微创新”推动陶瓷产业升级。
团队负责人访问工厂
流水线上的“放大镜”
“扎根一线时发现,老师傅总在修坯台前叹气——每10个碗坯就有1个因厚薄不均报废。”团队学生陈楠说。2024年,团队带着游标卡尺、记录本跑遍山东、广东20余家陶瓷厂,测量30000多件坯体厚度,发现传统滚压机参数固定导致边缘易开裂。团队成员结合现有技术研发变角度成型器,通过全数字伺服驱动其所有运动轴,实现滚头多角度运动,使得泥料底面和侧面受力均匀,从而达到泥料颗粒分布均匀的效果。临沂某陶瓷厂应用后,月均坯体报废量从1.8万件锐减至2000件,年省陶土采购费37万元。
团队负责人操作陶瓷成型机
釉料间的“精算师”
在广东潮州,团队成员发现上釉工位地面总积着厚厚釉浆:“工人用高压喷枪上釉,40%釉料飞溅浪费。”经过17次试验,他们提出通过全自动化操作旋转调节喷口,大大提高上釉效率,每台机器运行单日可完成80件左右,节约人工成本60.66%
贴花台的“强迫症”
针对人工贴花错位问题,团队设计出“水移法”——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物理转移原理,利用水移法将花纸完整的转移至瓷器上。
团队负责人使用自动水移贴花机
“车间就是我们课堂”
项目开展以来,团队提出针对日用陶瓷工艺中3大痛点提出3大解决方案,在企业中成功试点,实现日用陶瓷产业工艺升级、降本增效和绿色转型。
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商讯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。